时下,走进通渭县陇阳镇中药材千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黄芪、黄芩、柴胡、款冬花等十几种中药材在阳光下舒展嫩叶,村民们手持锄头穿梭其间除草、施肥,为药材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盛夏将至,气温升高,正是中药材管护的最佳时节。在陇阳镇的田间地头,群众趁着晴好天气,正抢抓时节做好中药材的田间管护工作,为中药材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经过精细的管护,药苗能长得更好,块茎更大,后期才能提高产量,管护好这些药材,就是守护好村民丰收的希望和增收的愿望。”陆义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旭斌信心十足地说道。
据了解,中药材从种植、管护到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一年四季都能够为周边村民提供务工岗位,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挣到钱。
“中药材种植的人工投入比较大,仅锄草这一项工作,就需要十几名工人,这些工人大多数是本村或邻村的。现在市场上没有效果好的除草剂,除草需要大家用锄头锄、用手拔,全部靠人力来完成。”李旭斌介绍道,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陆义村的村民们还能从种植基地获得土地流转收入,有效促进村民增收。
小小中药材,撬开“致富门”。今年以来,陇阳镇坚持以抓产业、增收入,扩种粮、保底线为原则,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核心工作来抓,按照全镇“个十百千万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黄芪、黄芩、冬花、柴胡、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在陇阳、陆义等村创建了3个千亩黄芪示范点,在水池、张湾、庆阳、车坪等村创建了4个五百亩黄芪示范点。
“陇阳镇将继续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本地自然条件,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探索发展多元农业经济,不断健全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陇阳镇副镇长王永强说道。(供稿 司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