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的礼让、俯身捡拾垃圾的身影、村头巷尾的清扫……自吹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冲锋号”以来,一股强劲的文明之风正在通渭县悄然兴起,全县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全力冲刺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 走在秋日的通渭县城,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和一面面极具特色、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凸显通渭特色的墙绘成为了传递正能量,弘扬文明新风尚的“活课堂”。 小街巷,大民生。今年,让人眼前一亮和赞不绝口的改变源于一条美食街。位于通渭县文化广场西侧的饮马巷十几年来一直是流动摊贩的聚集地,巷道“脏乱差”,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通渭县对该巷道进行了路面硬化和规范管理,并对巷道墙面进行了彩绘。 “这些墙绘体现了通渭的饮食特色,有罐罐面、煮洋芋、烧烤,太形象了。”市民周瑞婷说,如今走在巷道,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朋友们出门还喜欢在墙绘前打卡。 今年,为提升城市整体环境,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通渭县利用背街小巷的墙面,以图文并茂的方法,将传统道德、廉政文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寓教于墙,让市民们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文化素养。 同时,今年在通渭县的街头巷尾,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一批崭新的环卫工具箱。这些工具箱不仅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便利,更成为了城市文明与美丽的生动注脚。 “以前工具没地方放,就放在道牙子里面,一下雨就湿了不能使用,现在有了工具箱,所有工具放在里面,极其方便。”环卫工人刘永琴欣慰地说道。 目前,全县共计投放安装100个环卫椅式工具箱,这些工具箱不仅为市民小憩提供了方便,更成为通渭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文明之风也从城市吹到了乡村。在通渭县什川镇大湾村,一条条硬化路直通家门口,一座座农家小院幽静雅致,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彩色墙绘主题鲜明,小径花香四溢……一幅幅景新、村美、人和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大湾村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作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使昔日的乡村由过去的“脏乱差”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蝶变。“打扫干净了,人走在外面觉得舒服,脏了我们就打扫,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公益性岗位人员韩占峰说道。 在通渭,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学校到社区,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洋溢着文明的气息,展现着文明的力量,大家全力绘就着文明城市的“同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