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红了,果农笑了。今年,通渭县新景乡的3万亩山地苹果又一次喜获丰收。当下正是采摘的关键期,广大果农早出晚归,忙碌地进行采摘、分拣、装箱,将一箱箱来自北纬35°的甜蜜送往全国各地。
一场雨水过后,走进新景乡王湾村果农郑新荣的果园里,园内还稍显泥泞。阳光缓缓穿透云层,斑斑点点洒在红绿相间的果园里,构成了一幅金秋苹果香的丰收画卷。郑新荣雇的四位妇女正在采摘苹果,她们手提篮子、手握剪刀,边摘边剪掉苹果把儿,郑新荣则将一筐筐苹果拉到宽敞处,由妻子仔细码放。整个过程细致入微,他们打趣地说,这比照顾孩子还要用心。 “这几年苹果收成一直不错,比种其他庄稼强,就是辛苦些。有的一棵大树要卖1000多元呢。”郑新荣已种了20多年苹果,目前家里的20多亩苹果处于盛果期,今年预计能产8万斤苹果,至少能卖20多万元。
一块蓝色油布,搭在地埂下,便成了临时储藏苹果的地方。蹲在苹果堆前捡苹果的王湾村果农郑军栓笑得很开心,直言自己今年运气好。一个月前,他家苹果以4.55元每斤的价格订给了客商,而其他果农的价格一般在3.8元,高出了7毛钱。 “已经卖了5.5万元,还有两窖呢,秦冠加条红,今年能卖将近20万元。”郑军栓说,他的20亩苹果最老的树是18年,最年轻的在六至十年之间,正处于盛果期。今年的苹果果面也干净,果个大小均匀,能卖这样的价格,他十分满意。 从取袋到摘苹果这将近四十多天,是果农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摸黑到地里摘,再摸黑回家,午饭也在田间地头凑合。虽然辛苦忙碌,但看到一箱箱苹果被客商运走时,心里也踏实了。见到王湾村果农郑海军时,他和客商以及装苹果的人正在路边吃午饭。
“四点半起床,吃点早饭,五点就到地里,摆好苹果等老板来收。”郑海军说他也种了20多亩苹果,今年预计能产5万斤,这两天正在装箱,预计能挣十五六万元。 “苹果的品质你们这里是最好的,果形、果面、红度都比较好,口味是全国最好的。”四川客商漆兴强每年收购苹果的时候都会来这里,他说,“今年预计能收购60多万斤的苹果,主要销往广东、云南、四川等多个市场。” 通渭苹果看新景,新景苹果看王湾。北纬35度的黄金分割线穿过果园,成就了王湾村果香浓郁、爽脆可口、酸甜适度的优质苹果,也让这里的果农对种苹果充满信心。全村203户人,苹果种植面积达4649亩,户均在20亩以上,根据今年的产量来看,一亩平均能卖一万元。对于他们来说,种苹果已然成了一种职业。
一个好产业,带富一方人。近年来,新景乡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在苹果特色种植上做文章,依托特色林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产业助农增收的富民路。截至目前,全乡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户均达到11亩左右,盛果面积1.5万亩,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2亿元以上,惠及农户近1898户,呈现出良好的带农富农效应,为促进全乡产业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